
人们都说:“信访工作是块不好啃的骨头难念的经,受气的差事又清风”。信访工作有三难,即面对上访群众的“吵声、骂声、哭泣声”难;面对上级政府部门的严格要求难;面对有些信访案件办理的过程难。工作吃力不讨好,让许多人选择了远离信访工作岗位,可王磊同志一干就是17年。
“边学习、边实践,学以致用”,是他职业的追求。国土资源信访事项涉及政策面广、时效性强。诸多案件的处置时不待我。该同志白天坚持外出调查,夜晚坚持学习业务知识。当问题解决之余,该同志善于及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先后撰写了《“土改”成果岂能倒算》、《莫等到花儿谢了》、《申请年龄与四邻签字》、《人与“法”的较量》、《农村荒片地治理刻不容缓》等多篇文章,在《中国国土资源报》人地法栏目发表。为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义无反顾干信访,贴近群众排忧难”,彰显出他对信访工作的执着。如:2008年的一天,郾城区芙蓉小里区14户居民来访反映,94年他们通过当时的金山开发区管委会在开发区购置了宅基地,当年房屋建好后,经开发区为他们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现要求国土部门为他们更换土地证书。在听取群众反映情况后,他及时会同本单位地籍科对该事项进行了调查核实,经局会审会研究时,他发言指出:90年代的开发热具有时代的背景,虽说开发区为购地户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未有法律依据,但群众是受害者,应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的原则,妥善处理此类案件,给群众一个交代。最终,与会者取得一致共识。该案先由土地执法监察支队依法查处后,及时为他们办理了土地登记发证手续。再如:2012年的一天,郾城区中原皮鞋厂营宿楼住户反映,2007年市盐业公司将位于海河路的一宗土地连同中原皮鞋厂的部分土地转让给了河南省天翼置业有限责任公司,致使鞋厂营宿楼住户出路狭窄,要求国土部门为他们做主。上访人对他说“问题处理好了,我们会表示感谢”。他对群众说:“干公家事、作公家人,没有资格权力寻租、屁股坐歪,我们会公正处理问题的,请相信我们”。通过多次踏勘现场、组织双方协商,最终解决了长期压在群众心中的一块心病。群众感激之下,送去了“为人民办事,替群众说话”的锦旗。又如:2013年,在处理源汇区供销社过去征用农村集体土地2.8亩未予以补偿案中,该同志秉持公正,群众最终拿到了迟来的征地补偿款。
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他结合实际,先后提出了“热心、耐心,为民心;合法、合理,合民意”的工作思路,建立了重奖重罚、访情通报、责任追究、案件跟踪督办问效、“三早”工作实施办法等20多项信访工作机制和制度,加大了全市系统信访工作软硬件建设,使全市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在平日接访中,该同志坚持实行“初访即终访”的措施,使“一步处理到位”信访事项的比例达到了80%以上,有效防止了来信来电转化为来访、初访转化为重访、本地访转化为越级访、个体访转化为集体访。大量信访事项化解在基层,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乡镇、中事不出县区、大事不出市”。
17年来,王磊同志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接待上访群众2000多人次,直接和参与处理信访案件400余件,为当地社会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